近年來空氣汙染越來越嚴重
中國大陸霧霾一波接著一波衝擊台灣,天空霧茫茫的一片
細懸浮微粒(如 PM2.5)濃度飆高
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屢屢達到「紫爆」
這些看不見的隱形殺手有一段時候了,只是近幾年才慢慢受到重視~
PM2.5 指的是大氣中的細懸浮顆粒物,它的直徑僅有 2.5 微米
比人體頭髮直徑的 1/28 還小,幾乎隱形在空氣之中,小到足以穿透呼吸系統,
並負載重金屬、戴奧辛以及病菌等,直接到人體肺臟支氣管,
甚至可穿透肺泡,並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,
對全身器官皆有影響。
它的來源可分為自然界產出及人為活動產出二種:
自然界產生源包含火山爆發、森林或草原火災、地殼岩石風化...等等。
而人為活動產生源又可分為原生性、衍生性~
衍生性:工廠排放的硫氧化物、氮氧化物、揮發性有機物,
在空氣中經過光化學反應後,轉成 PM2.5 的粒子狀態。
台灣十大死因中,有七大死因和空氣污染密切相關!!
對呼吸道影響的主要症狀有咳嗽、呼吸困難,
吸入後刺激肺部,會影響肺部換氣、使得肺功能下降,
還會促發氣喘、氣喘惡化、誘發慢性發炎,導致抵抗力變差,容易感染,
增加呼吸疾病住院率及死亡率。
WHO(世界衛生組織)指出室內與室外空氣污染會對呼吸道造成危害,
包含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病,且與心血管疾病及癌症亦具有強烈相關性。
還可能對腦部有影響,導致中風或失智的風險增加,
甚至是直接造成神經性退化疾病,出現阿茲海默症的前期病理變化;
而針對孕婦來講,有研究顯示,PM2.5 甚至會導致新生兒
出生體重下降,體重不足會增加病變以及死亡風險。
空氣污染物又分為兩種:
1.氣狀污染物
以分子型式存在之污染物,如硫氧化物、氮氧化物、一氧化碳等。
2.粒狀污染物
以固態或液態的型式,溶於大氣中,因此又稱為氣膠。
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宣布「氣溶膠」也是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之一。
當無症狀感染者打噴嚏,會噴出約10萬個口鼻飛沫,
當重量較重的飛沫落地後,這些微飛沫可持續在空中飄浮長達約20分鐘之久。
也因此病毒就也跟著飄散於空間之中。
那我們應該要如何改善空氣品質?
一般大家都會認為藉由植物的生理特性-
吸收二氧化碳、釋出氧、吸收污染氣體、截捕空氣中的浮游塵、
改變空氣中之溼度和溫度等,以淨化空氣的品質~
所以很多人家中都會種植植物
看起來美觀又好像可以淨化家中的空氣 😍
但是空氣汙染真的是植物就能幫助改善的嗎?
有人會說外出時都戴著口罩就可以防範了
也有人說我在家中怎麼可能還有這麼多風險存在?
目前環保署針對九大污染物管制,
包含二氧化碳、一氧化碳、甲醛、揮發性有機化合物、細菌、真菌、
粒徑小於十微米之懸浮微粒(PM 10 )、粒徑小於二.五微米之懸浮微粒(PM 2.5 )、臭氧。
但是不代表就對人體無傷害
現今的大樓建築設計為了杜絕室外空氣污染和噪音問題,多使用中央空調,
約有80%~90%的空調設計為室內空氣循環再利用,使得室內空氣換氣率不足;
在這種通風不良情形下,嚴重者可能成為病態建築(sick building),造成污染物累積,
不僅影響室內空氣品質更可能造成所謂的「病態建築症候群」(Sick Building Syndrome),
導致室內人員身體出現不適症狀。
國內一般室內空氣品質,比較嚴重的問題主要有三點:
► 公共場所室內空間人員使用密度過高、空調設備設置不當及送風量不足等問題,
造成通風換氣不良導致二氧化碳(CO2)偏高。
► 由於國內室內空間大多過度裝修,倘其裝修材料、塗料等具易揮發性有機溶劑,
加以建築通風換氣功能不良,將導致室內揮發性污染物質濃度增高,特別是甲醛 (HCHO)與揮發性有機物(TVOC)之濃度。
► 台灣地處亞熱帶海島型氣候,年平均相對濕度多達80%以上,
因此外在環境形成易滋生生物性污染物之溫床,有生物性污染物(細菌、真菌等)濃度普遍偏高的問題。
不只是新屋裝潢才有甲醛的風險
市面上許多的家具,號稱低甲醛(甚至是無甲醛),其實也有非常多的淺在危機!
各種引起室內空氣不良的原因皆來自於我們生活周遭,
因此對於室內空氣品質的注重與維持是很重要的。
如何讓家中的有害物質減少?
如何讓我們真正能有舒適安全的家?
家裡有空氣清淨機真的就夠用嗎?
留言列表